海外古琴文献选(五)
1十五世纪前古琴音律的非连续性:《神奇秘谱》琴曲音律考察 (Discontinuity in guqin temperament prior to the fifteenth century: An investigation of temperament of guqin music as evidenced in Shen qi mi pu)
作者:喻辉
类别:期刊文章
语言:英语
出版地:荷兰
来源:Chime, 10-11, spring-autumn, 1997, 79-110
时间:1997
作者通过使用自主研发的计算机系统将现存最早的古琴曲集《神奇秘谱》中的全部减字谱用编码输入计算机数据库,进行律学和曲谱形态的定量和定性研究,并对中国十五世纪以前的琴律性质和发展分期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日内瓦大学汉学家、古琴家郭茂基 (Georges Goormaghtigh) 教授认为“这是西方文献中第一篇详细研究古琴律学这一传统音乐学重要分支的文章...作者在对纯律和三分损益律两个律学基本体系进行了历史研究和界定之后,分析了《神奇秘谱》(1425)中所收录乐曲的音律的具体情况 ... 作者广泛引用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音乐学成果,通过对琴谱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关于琴律的一些创新性观点,揭示了琴律的复杂性和丰富性”。(Revue bibliographique de Sinologie, Nouvelle série, vol. 18, 2000, pp. 311-312)
2古琴与玄琴之比较研究 (Shichigenkin to Genkin no hikaku-kenkyû)
作者:Mitani, Yōko
类别:期刊文章
语言:英语
出版地:日本
来源:音楽学 (Ongakugaku/Journal of the Music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16(1-2), October, 1970, 105-24
时间:1970
在东亚的齐特琴类乐器中,中国的古琴和韩国的玄琴是最具代表性的。自孔子时代起,七弦琴就在中国古典音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乐器本身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历来被文人雅士所推崇。在明代,古琴音乐达到了它的高峰。减字谱确立,并出现了300多首作品,其中大部分今天仍然存在。古琴音乐是一种高度精致的音乐,其特点在于由许多复杂的表演技巧产生的微妙差别,以及静态流动的旋律。韩国的玄琴仿照古琴,在公元4-5世纪出现于高句丽。它有六根弦,其中三根分为16个品,一般用竹片来演奏。从古琴和玄琴的形状、它们在各自文化中的地位以及记谱系统来看,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从这两种乐器的音乐中却并不能看出相互的影响。与古琴音乐相比,玄琴发展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的旋律和复杂的节奏。
3伏羲琴的发明 (Inventing the Fuxi style of qin)
作者:杨元铮
类别:纪念文集论文
语言:英语
出版地:德国
来源:Klänge der Vergangenheit: Die Interpretation von musikarchäologischen Artefakten im Kontext/Sound from the past: The interpretation of musical artifacts in an archaeological context. Published by: Verlag Marie Leidorf, Rahden
时间:2012
《历代琴式图》首次出现于唐代,其插图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已全部完成,包括38种琴式的插图。这些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插图中包括据称由传说中的圣王伏羲发明的琴式。据说他观察到凤凰聚集在一棵梧桐树上,于是模仿它们的形状制作了一张琴。在制琴过程中,他组合了两组六个绝对音高,从一年366天获得数字,并用蚕丝来制作琴弦。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所揭示的古琴发展历程却大不相同。古琴的现代形式至少比古典图解中所描述的晚了两千年,而且与伏羲王无关,其形状的变化主要源于共鸣箱的扩大。实际上,伏羲琴是在八世纪中叶由雷氏家族的斫琴师发明的,他们主要活跃在成都西南约130公里的灵关镇。
4意义和结构:中国琴曲的案例 (Meaning and structure: The case of Chinese qin [zither] music)
作者:Kouwenhoven, Frank (高文厚)
类别:期刊文章
语言:英语
出版地:英国
来源:British journal of ethnomusicology, 10(1), 2001, 39-62
时间:2001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作品的标题性和美学意义。然而,在当代中国作品以及民歌、古琴音乐等曲目中实际上存在着大量不同、甚至对立的音乐含义。根据琴师的陈述及其录音的附带文字,对琴曲的不同阐释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以音乐结构为主要线索理解乐曲含义的方法在这里并不适用。
5音色、演奏技巧和结构:对两首琴曲样本的微观分析 (Timbre, playing technique and structure: A microscopic analysis of samples from two works for the qin)
作者:周晋民
类别:期刊文章
语言:英语
出版地:美国
来源:Progress reports in ethnomusicology, 3(3), 1991, 1-34
时间:1991
音色一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古琴音乐,它涉及到许多演奏技巧,并产生了大量不同的声音。中国的年轻作曲家们通过对新的声音材料和古琴以及其他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进行实验,对中国音乐的音色语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对传统曲目《梅花三弄》(14世纪) 和作者根据《庄子》创作的《逍遥游》(1986年) 的音色结构功能进行了分析。
6一个人的听众:中国文人的私家音乐 (An audience of one: The private music of the Chinese literati)
作者:荣鸿曾 (Yung, Bell )
类别:期刊文章
语言:英语
出版地:美国
来源: Ethnomusicology: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Ethnomusicology, 61(3), fall, 2017, 506-539
时间:2017
古琴音乐在历史上是文人的音乐。文人们主要为自己演奏,并把弹琴当作一种私人活动。虽然文人认为音乐本身的内涵比将音乐呈现给听众更为重要,但他们也把它作为表达艺术来享受。在私人演奏中,演奏者转向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在的观众。一般的音乐评价标准基于这样的假设:音乐是一种社会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向听众传达信息。而在文人的古琴演奏环境中,音乐和音乐性需要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估。
7唐代古琴的制作与演奏 (Facture et jeu de la cithare chinoise qin sous la dynastie des Tang)
作者:游丽玉 (You, Li-Yu)
类别:博士论文
语言:法语
出版地:法国
来源:Université Paris-Sorbonne
时间:2017
从汉学、文献学、史学、音乐学、乐器学和演奏实践的角度对唐代(618-907)古琴的制作和表演进行研究,包含对唐代鲜为人知的资料的翻译与分析,特别是《唐陈拙指法》以及1468首有关古琴的唐诗。这些诗词和其他古代资料提供了关于制琴材料、配件使用、斫琴师、曲目构成以及乐谱的使用和演变的精确信息。《唐陈拙指法》的译注版有助于对其描述的手势进行归纳分析,揭示了那个时代庞杂的演奏技巧。所附DVD重现了演奏技巧并澄清了指法。对所选技法的声学分析揭示了唐代古琴演奏的实用而微妙的基本原理。
待续
编译:穆谦
延伸阅读
国际音乐文献资料大全(Répertoire International de Littérature Musicale,简称 RILM)位于纽约,是一家为音乐研究者提供数字文献和检索工具的非营利机构。更多信息请见rilm.org。